「淡蘭古道」開闢於清朝嘉慶2年,源自基隆河河道旁的暖暖地區,
沿著河道旁的小徑東行,越過三貂嶺、草嶺山區、至蘭陽地區大里、石城附近,
全長約80餘公里。這條孔道最初是平埔族凱達格蘭人的游獵山徑,
後來漸漸演變成昔日淡水廳(臺北)與葛瑪蘭廳(宜蘭)兩個地方之交通、移民、生意
等往來要道,人們將此條因拓墾移居而踩踏出來的道路稱為「淡蘭古道」。
而石碇段則是往日艋舺來往葛瑪蘭間中途重要的階庄。而其中
我們熟悉的「草嶺古道」、「三貂嶺古道」和「隆嶺古道」
都是屬於淡蘭古道的系統之一。
淡蘭古道(石碇段)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sh561115/ 以上簡介來自黑皮羊的文章,感謝您
一般人提到「深坑」總是會想到豆腐,那麼提到「石碇」會想到什麼?
我想有大部分的人都會說「皇帝殿」。沒錯,我對石碇的印象一直都停留
在20幾年前去爬過的皇帝殿,那次讓我爬到噓~累~累,
從那次以後我再也沒造訪過它。10月份去翡翠水庫看大鱷魚之後,
才知道它是屬於石碇鄉。回來之後,上網查看看石碇還有什麼好玩,
意外發現有一條非常適合肉腳走的好地方,那就是淡蘭古道石碇段。
看過一些網友的分享,便決定前往健行。轉了三趟車之後,
到了「雙溪口」下車,先到便利商店買麵包、飯糰當午餐。
往前走到「甜‧客廳」特色餐廳旁邊的木棧道,
馬上被這眼前的美景所吸引!
一座吊橋橫跨在石碇溪上,底下有清澈的溪水,
我像個小孩發現寶藏般的不斷重複「哇~真是太棒了!」
今天的天氣又是我最愛的陰天拿出手機,每個角度都想拍,
還沒開始走已經謀殺了不少我的記憶卡。
這裡的美景吸引了2對新人來此拍婚紗。
過了吊橋沿著棧板上去就是淡蘭古道雙溪段。↓↓
步道上方的高架橋就是國道五號高速公路,
橋墩上的汽車經過隆隆作響,與旁邊的石碇溪水聲互別苗頭。
這段古道以「外按橋」作為分界,靠近雙溪口這邊的是柏油路面,
往石碇方向的則為叢林步道。
途中結實累累的植物,像極了紫色的葡萄叫「杜虹」
這張在「外按橋」邊拍的相片,因為角度的關係,石頭呈現出好像人的側臉↑↑
來到了一個休息平台,有一階梯往上,但不知是去那裡?
問了一位大姊她告訴我說往下走階梯才是往淡蘭古道。
沿途林蔭不斷並伴隨著流水聲,走這步道真的是一種享受,
一點也不累。途中有一涼亭可稍作休息。吹吹山風、聽聽鳥叫。
石碇溪因為護溪成功,可以看到成群的大小魚兒;快樂的悠遊。
這清澈的溪水讓lily的心情好快樂喔!
溪中有一顆大石頭佇立在水中,這景象有點像我上次去的「虎寮潭」。↑↑
走到後段則有木棧道可觀魚。時值秋天,許多的芒花已經轉紅,為步道增添色彩。
過了「員潭子橋往前走100公尺就可以到石碇老街了。↓↓
這還是我第一次逛老街呢!這裡是石碇的西街,
牆邊彎了腰的榕樹彷彿在提醒我們,做人處事有時須身段放軟。
跨越烏塗溪谷處的烏塗溪橋,橋墩高約65公尺相當↑↑
於23層樓高度,是台灣目前最高橋墩的橋樑。
石碇鄉也曾經有生產煤礦呦!↓↓
本來還想繼續走烏塗溪步道,但是因為下雨,
怕路面會濕滑,而且還須轉三趟車回家,
擔心假日會塞車,因此作罷,
下次有時間我將還要再來美麗的石碇,
繼續走未完成的烏塗溪步道
臨溪的東街,因為以前有許多的乞丐住在吊腳樓底下,
所以以前這裡有「乞丐寮」之稱。
石碇的特殊建築「吊腳樓」↑↑
不見天老街↑↑
百年石頭屋
{附記}:搭車族資訊
搭捷運文湖線到木柵站下車,在出口處往左轉再右轉可看見一座廟,廟的對面
有往平溪方面的公車,搭666公車在「雙溪口」下車往前走即可看到〈甜〉餐廳